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江科大经管学院开展“踏古寻苏,鸢飞鹞鸣”实践活动
2021-09-07 15:04:18   来源:中国生活新闻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作者:袁赵颖

  2021年7月28日,为坚守对传承非遗文化的不变初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板鹞风筝的“前世今生”,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418162团支部学生在学院关工委、团委的指导下来到江苏省南通市实地考察,开展了“踏古寻苏,鸢飞鹞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28日上午,“踏古寻苏,鸢飞鹞鸣”社会实践小队成员为深入了解板鹞风筝的“前世”,走访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南通板鹞风筝艺术博物馆和南通飞响板鹞博物馆,博物馆内“活态”的展示了板鹞风筝的非遗资源。在馆内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板鹞风筝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并观看板鹞风筝的制作。通过观看匠人制作哨口,小队成员对匠心精神有了直观的体会,进一步感受了哨口制作工艺的精巧。在博物馆内,面对千姿百态的板鹞风筝,团队成员询问板鹞风筝的传承及生产现状,馆长回答道:“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板鹞风筝虽有不少传承人,但仍凶多吉少、形势严峻。大多数 “哨口”雕刻师以及风筝绘画师等大多都已经年过半百,风筝技艺的传承缺少年轻血液的注入。且目前板鹞风筝的生产花式较少,南通板鹞风筝的生产是一项精密的技术,如哨口雕制工艺中,包含雕刻、绘绣、书法、扎搓等工艺,现代化机器生产尚不能实现。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是他们的使命,基于现代化的背景,他们也尝试通过公众号等新型推广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南通板鹞风筝。”

  随后,社会实践小队成员为深入了解板鹞风筝的“今生”,前往南通市通州区平东镇,小队成员在这里见到并采访了板鹞风筝制作人——孙启明老爷爷,他和南通其他板鹞风筝艺术家一样用板鹞风筝留守时光。“学到老,活到老,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孙启明老爷爷在与社会实践队员交谈中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他说自己现在仍在板鹞风筝技艺的学习之路上,依旧需要用心努力地完善。关于板鹞风筝发展前景,孙启明老爷爷说道:“我希望板鹞风筝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将作品做的更好,让我们的民族艺术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要从孩子娃娃抓起,向广大青少年学生普及板鹞风筝技艺,让中国人民乃至世界可以了解到我们的风筝文化、历史文化。”采访过程中,小队成员在感叹古老技艺精妙绝伦、孙启明老爷爷匠心精神的同时,增强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完善知识储备,为后期的非遗宣传做好准备。

\

  7月28日下午,实践小队成员走进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太平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给孩子们推广南通非遗文化并制作简易的板鹞风筝。课程伊始,志愿者给社区孩子们讲述了板鹞风筝的文化历史和制作原理,大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扎骨架、缠线、裱糊……志愿者现场教学,孩子们跟着讲解开始制作。“老师,怎么打结才行?”“老师,我的风筝做的对不对?”……孩子们认真学习要领,不时地向志愿者提问,制作现场热火朝天。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拿着自己的风筝,很有自豪感!非遗课堂进社区的活动不但全面了解中国非遗文化,体验更多中国优秀文化,而且增强对非遗保护传承的使命感。

  此次“踏古寻苏,鸢飞鹞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队成员走进非遗文化、传承非遗精神、体验传承中艰苦,不仅增强了民族文化使命感、增长了非遗知识,还向孩子们宣传了板鹞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旨在促使年轻一代更好的理解非遗知识,弘扬民族文化,将“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一份古老艺术的传承延续历尽千辛万苦,作为一名大学生,传承与发扬“非遗”的技艺与精神是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为守护人类共同的财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科大经管学院开展“筑梦红色,引航青春”实践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